周恩来的商业原则

周恩来的商业原则

周恩来对21世纪商业领袖的启示

 迈克尔﹒诺斯(周恩来和平研究院)

中文翻译:倪培民
密西根大学,哲学系教授。

下载


周恩来总理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道德、教育等各方面起领导作用。本文试图从周恩来的商业原则探讨其对21世纪的商业领袖的启示。


 

一、简介

周恩来是现代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通过他从1922年到1949年参与领导的中国的独立运动和从1949年到1976年担任总理的职务,周恩来为当代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今天,中国已经恢复了它在国际社会中所担任的负责任的国家的角色。然而,在耀眼的摩天大楼和子弹头列车的包围中,人们很容易忘记,周恩来所打下的基础,其成功是在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争取来的。这需要伟大的管理技能、个人领导力和勇气、以及把长远的规划有效地传达给千百万人的能力。这些技能都在周恩来身上展现了出来。它们改变了这个世界。

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周恩来是如何在那么多的领域中实现了如此高的成就?他的领导方式是什么?今天我们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它们?最重要的是,周恩来的领导艺术对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商业领袖具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二、多才多艺的领袖

周恩来曾经是很多领域里的领袖。他的高度的原则性、充沛的精力和深邃的智慧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他所取得的成就已融入了中国社会。他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尊重,而且因为他的无私奉献,他曾经并且至今依然受到全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

若想充分了解现代中国,可以首先了解一下周恩来。以下是周恩来领导生涯中最著名的一些方面。虽然它们在中国妇孺皆知,然而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却鲜为人知晓。

1. 他是一个坚韧而直觉敏锐的军事领导人,具有宏伟的胆略和忍耐力。在数十年的对日本和国民党军队的抗争中,他发展了民众抵抗战略。

2. 他是一个哲学家和政治领袖。他锻造了很难缔结的联盟,将不同的群体和党派团结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崭新的政权。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演讲者。他的谨慎和从不夸大其辞的说话方式使人不由自主地倾听。他是一名作家、诗人和有坚定信念的记者。

3. 他是一个教育和文化的创建者。他帮助建立了很多今天已成为中国社会栋梁的著名大学、医疗机构和文化团体。同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业余演员、歌手和舞蹈演员,并且他还将这些天赋应用到了管理之中。

4. 他是人民外交的倡导者。由他亲手建立的民间外交突破了传统外交的限制,为未来领导学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5. 他是一个道德领袖。他建立的廉正、谦逊、朴素的个人标准,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效仿。

6. 他是新中国的资深外交家。在对外隔绝几十年后,他重新确立了中国对于亚洲各国、西方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和平的领导地位。他是一个有谋略的和不屈不饶的谈判家。他克服了巨大的障碍,成功地赢得了包括他的敌人在内的广泛理解和尊重。他使美国以及许多最初对新中国抱有敌意的国家达成了历史性的重新建交。他在1953年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影响着世界的外交。

7. 周恩来还是一个经济领导人。他建立了贸易、科技、工业和农业组织政策以及开放企业的基础,这一基础随着1963年的四个现代化的提出而开始展开,并直到今天仍在持续发展。周恩来对中国经济的密切关注是中国后来得以以史无前例的惊人速度崛起的根源。他的革新,开始了带领数亿人摆脱贫困、饥饿和疾病的道路。

然而,周恩来和今天上海的或纽约的成功的商人或企业经理不同,他并没有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中获取任何的商业利润。他经营着一家公共事务公司——中国的事务——他的目的是使中国和中国人民能够长期获益。尽管如此,周恩来的领导模式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有没有借鉴意义?

 


三、总理生涯

在周恩来开始其职业生涯的1920年,中国还是一个贫困、分裂的国家。而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领袖之一。这一改变是周恩来数十年如一日地深谋远虑、并努力将计划付诸实际的结果。他是中国最具教养,最拥有国际化精神的几个早期领导者之一。

周恩来意识到,有了一个具有生产力的经济,中国便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并能与一个和平的世界分享自己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智慧。这两个不可分割地关联的目标,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周恩来不会称自己为商人。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奉行合作式的经济和以人民的衣食住行为首要社会责任的原则。然后他开始在电力、交通和技术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以确保盈利性的贸易以及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他是一个使千百万人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的领袖,是一个帮助人们开发自己的天赋、展示自己的抱负、完善自己的品行、并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商业大国之林的领袖。

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实际上是年轻的新中国在其诞生之初的最困难的时期的行政总裁。他实践的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然而,他的一些领导方法以及他所具备的人格魅力,与今天国际上一流的管理学校所教授的企业领导原则不谋而合。

 


四、一流的商学院所倡导的商业原则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一流的商学院所讲授的一些原则,以便我们把周恩来在几十年前的工作和今天所讲授的商业原则进行比较。

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商学院,是世界上顶尖的商学院之一。它是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所向往的理想学府,其中也包括来自于中国的许多尖子。它的课程作为模版被很多中国一流的大学所采用,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些学校的许多教师也曾在剑桥进修。

所以,在哈佛获取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所需完成的课程,可以当作评价周恩来领导方式的合理的坐标。当然,这样的比较不可能很精确。这是因为今天的世界与当年周恩来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和繁荣的时代有巨大的差别。领导一场革命所需要的技能和在全球跨国公司当中竞争所需要的技能也不一样。

然而这两者之间依然有相似之处。尽管外部环境可能发生了改变,但是,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在政府管理中,伟大的领导人身上始终存在着某些基本的个人素质。值得我们注意的,正是这些素质。

在哈佛的课程中,最基本的必修课之一即是“领导能力和组织行为”。它在哈佛两年制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各个部分当中得到强调:

“本课程集中考察管理人员如何通过解决企业中的人事方面的问题而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第一部分探讨团队、个人和人际网络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 组织文化的决定因素。

2. 管理单个下属的工作表现。

3. 如何与自己无权支配的同事和上级之间建立建设性的关系。

“中间部分以成功的领导者的行为做案例分析,探讨他们如何:

1. 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

2. 按照那个目标来调整整个公司。

3. 发动员工去实现该目标。

4. 设计有效的组织和改变这些组织以实现更卓越的运作表现。”

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中另一门同样关键的课程就直截了当地叫做“策略”——其中的一些亮点是:

• “保持竞争的优势。

• 通过设计最佳的产品种类和功能性活动之间的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

• 平衡机遇和风险。

• 采取综合性的视角。”

哈佛工商管理硕士的另一个必修课程是“领导能力和企业责任”。该课程的简介中写道 :

“在本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作为今天的商业领袖会面临哪些复杂的责任。通过复杂的管理决策案例,本课程考查企业领导人所要担负的法律、伦理和经济责任。本课程还教育学生如何运用管理和行政系统去促进员工们和下属公司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本课程还揭示个人价值在有效的领导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哈佛大学商学院还开设了一门名为“综合管理:过程和行动”的选修课。这一课程简介里的一些要点是:

• 战略流程: 领导人如何制定战略、确立目标和宗旨、创建一个共同的目标感…

• 决策过程: 个人和团体如何制定替代方案、解决冲突和争议、达成协议…

• 学习和改进流程: 个人和组织如何创造和尝试新方式,怎么从他们过去的成功和失败里获得教益…

• 改变流程: 管理人员如何启动和领导变革,怎么确立他们在自己的组织里的领导地位,怎么去聚集变革的能量…

在哈佛大学,值得我们关注的课程还有“文学、电影和艺术中的道德领袖”、“谈判”和“真正的领导能力的开发”等。

这些课程所教授的技能都是周恩来所精通的。以他的学术背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周恩来在今天的哈佛商学院教授这些课程的画面。

如果他真的是一名哈佛商学院教授,他会如何授课?

基于历史的客观的分析如下:

 


五、周恩来的领导能力

我们可以从周恩来对他自己的一些描述开始。他曾在与作家韩素音私下交谈的时候,谈到是哪些因素塑造了年轻时的他。这些因素对他后来的事业有很大的关联,它们也是他成为一个天才领袖的原因。

“我的母亲温柔贤惠……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善良、宽容。我有她的一些性格……我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我的养母曾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是开明的。她教我热爱学习和用心去感受。我的乳母带我去了她位于京杭大运河边的家乡,从她那里我了解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她教会了我无私。”

善良、宽容、爱学习、无私,这些都是构成人格、构成一个伟大领袖的基石。

另一个对青年周恩来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代忠臣韩信的故事。为了生存,韩信在被人欺辱后选择了保持沉默。韩素音讲述了周恩来的养母以此教育周恩来的故事:

“他[韩信]清楚自己还有大事要做……他拯救了王朝。几年以后,他遇见了当年羞辱他的人。他不但没有杀那个人,而且还奖励了他。‘谢谢你,你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周恩来问道:“他难道不想报复么?”

“只有小人才因为曾经所遭受的屈辱而打击报复。真正伟大的人会超越怨恨。”

这些优秀的品质为周恩来赢得了很多朋友,并且他们都极其忠于他。在政界和商界中,持久的友谊是生存、适应和成功的关键。

“因为身材弱小,他有时会被年长的男孩欺负。他保护自己的办法是结交很多朋友,大家一起结伴放学回家,那样他就不会孤立无援了。这些人后来都是他的终身好友。哪怕是在他被悬赏捉拿的时候他去找那些朋友,这些人也没有一个背叛他。”

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毕业的时候,校长张伯苓曾当众表扬他:

“他为人和善,感情丰富,很看重友情。无论是为公众利益,还是为朋友需求,他都会倾其全力。”

周恩来迅速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但他并没有自我陶醉。他的紧迫的使命感与日俱增。这是另一个人们在今天的成功的企业领袖身上看到的素质。

“周恩来永远不会做一个游离于实践之外、满足于玩弄概念的纯知识分子。他是怎么想的就是怎么做的。他的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信仰。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与行动的联系,使他成为了一名领袖……”

这种自求奋进的素质是哈佛所不能传授的,但却是哈佛的课程所希望培养、引导和塑造的。周恩来拥有这种落实到行动的素质,并将它分享给了今天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无论他们是来自于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但周恩来明白行动本身是不够的。它必须遵循一种内在的平衡感、比例和宁静。他能够将这些传输给其他人。他的目标是要从内部去改造社会。这一原则也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改变任何类型的商业组织。

在日本东京求学期间,他曾做过一个充满激情的讲话:

“……国家既不会创新也不会守旧,当然也不会自行改革。”他接着说,……它需要中国人民自己征服自己……。必需要有一个彻底的精神再造。周恩来在那个讲话中表达了他的一个终身的信念:人要改造社会,必须首先改造自己。”

另一个让人们牢记并尊重周恩来的,是他在领导生涯中对待敌人的方式。像每一个热爱创新的经理人一样,周恩来也遇到了很多的反对者。他的敌人通常都是致命的,而不只是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周恩来对待敌人的方式可以被普遍地应用,以下所描述的是1922年,24岁的周恩来在法国留学时的情景:

“这里有冲突,并且有几个学生在暴力事件中受了伤。周恩来坚持要去探望所有的受伤者–不光是自己的同情者,而且也包括他的对手。”

多年以后的1936年,这种做法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周恩来必须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这次成为了传奇的经历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在此之前周恩来已经被以蒋介石委员长为首的国民党的特务千方百计地追踪缉拿了多年。他们曾多次试图在他旅行的途中刺杀他,但由于善于伪装和诸多朋友的帮助而得以脱险。为了获取周恩来的行踪,不少曾经保护过周恩来来的人被刑讯甚至杀害。

最后,蒋委员长在西安被其部下拘捕,周恩来去会见他。周保护了蒋介石,使他躲过了那些想要报复他的人。周恩来和蒋介石进行了漫长而恳切的谈话,最终达成了和解。蒋介石被释放。尽管后来他和周恩来之间的斗争并未停止,但他和他们两边的其他人都从未忘记周恩来的宽容大度。这也是多年后中国能够统一的关键。

今天那些热衷于激烈竞争的经理们也许可以得益于借鉴周恩来的榜样——竞争并不一定需要是破坏性的。往往竞争对手之间有共同的利益需要追求。

“他是冷静、精明和坚忍的。他在说服别人上有一种天赋,能让迟疑者放弃犹豫,让茫然者获得确信。他很有耐心,从不发脾气……每当有什么工作需要处理的时候,他的同志们总是会想到周恩来。”

周恩来具有一种非常稀有的结合—他既能和普通民众打成一片,理解他们并分享他们的世界,又和他们保持了一种优雅的距离,一种尊严,使他们被吸引并乐于追随他。

这种品质来自于一个人的人格的深处。它是没法假装或模仿的,但却可以被效仿和培养。纵观周恩来的一生,很多故事都说明了他的同情心、无畏和热爱与人交往。

最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们和周恩来有同样的素质——他们对公司的上上下下了如指掌,了解那些从事最细小的工作以及最庞大任务的员工,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了解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且,他们还能够与员工们形成一种积极的关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刺激内部的领导力量、促进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这些能力是公司的长期品牌、持续发展和获取成功业绩的无形资产。

这里有一些有价值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一例子发生在1925年春天,当时的周恩来在广州附近第一次指挥重大军事行动。

“这是一种新型的军队……而且头几次战役都取得了成功。周恩来和叶剑英亲自指挥了部队的作战。当地农民的反应是非凡的,他们不仅箪食壶浆,夹道欢迎部队,还把自己房子上的门板卸下来作为简易担架运送伤员。报纸报道到:‘这种情况在中国前所未闻。’对于军队中出现的纪律问题,周恩来亲自负责调查。对于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士,周恩来收集并记录了他们的姓名,为他们举办了庄重的葬礼,并慰问他们的家属。”

“[在长征期间]……周恩来拒绝吃没法付款的梨,因为没有人知道梨树的主人在哪里。战士们的脚带着他们走向胜利,因此它们成了周恩来的癖好,他必须照顾它们。在行军的途中,他来回地注视战士们的脚。”

“在武汉,随处可见他和[他的妻子邓]颖超……。自己没有孩子,他们……到处搜索战争遗孤,并成为了四十多名战争孤儿的养父母。当善良的朋友对于周恩来没有孩子而表示同情的时候,他却豁达地笑着说‘没有孩子吗?小超和我有这么多的孩子……中国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

“他带领了国务院的250名工作人员(包括副总理、部长和工作人员),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亲自参加了距北京八十公里的一个水库的修建。他视察了煤矿。有一次黄河决堤,冲垮了一座桥梁,周恩来连夜赶到了事发地,直到营救工作全面展开以后他才离开。

“他还在一个寒冷的、大风呼啸的冬天亲自视察了华北的一个尘土飞扬的村庄。为了保护他,村民们迎风而站,而他有一个棉布帘挡着,风在他的背后。他却要求村民将身体转过去,自己迎风而立。”

在工作中,周总理对部下要求严格而公平。他的追随者必须具备很高的工作效率来跟上他的节奏,并且还要为他吃很多苦。但是能够进入紧张得像战场一样的总理办公室工作仍被看成是很高的荣誉。

“很快,‘周总理’成了勤俭节约、高标准、……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反对低效率等等的代名词。因为周恩来很少有时间睡觉,他似乎也忘记了他的下属们并不具备相同的耐力。他的办公助理王炳南,有一次接到了‘总理’的一个严厉的字条。

“为什么凌晨三点没有人接电话?”负责接电话的年轻人已经熟睡了。“这不行。一个人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周恩来说……

“他从不提高嗓门,也从不骂人。但他越是用冰冷的声音说‘这是我的错,是我没有教好你’,我们就越是觉得这样的批评像一把钢刀。”王炳南说。

说周恩来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实在是太过于保守了。今天,一些企业管理者非常依赖外界对于他们的的职业认同,他们被称为“工作狂”,工作成了瘾。这种比喻并不适合周恩来。他是带着那种有传染力的愉悦心情工作的。他激励他人超越他们的极限,而不是使用强迫或强制性的纪律。”

在以下的例子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今天成功的企业家们那种有传染力的无休止的工作模式:

“周走进市场,进入商店,检查刀片、鞋子、成品裤子的质量。突然,他又出现在公共食堂,拿着碗和筷子排队,检验食物是否达标。如果不达标,他会把厨师、服务员和经理集合起来,对他们作一次演讲。”

“没有人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他将会去哪里,但人们喜欢这样。他使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自豪,每个人都尽力做得最好。”他的秘书朴寿昌说。

Sirin Phathanothai出生于一个泰国望族家庭。1956年,她被作为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派往北京,在周恩来的照顾下生活。在她所写的《龙珠》一书中,记录了很多小细节:

 “周曾经[对泰国Warnwai王子]表示了他对于某些亚洲国家政府的强烈反华倾向的惊异。在谈到那些试图孤立中国的势力的时候,他鼓励Warnwai王子协力构建中泰两国之间的桥梁。他重申,只有相互间的接触才会促进真正的相互理解。周总理说,‘百闻不如一见’。”

 “Warnwai王子总结道,周是个极有魅力的人,一个天生的外交家:敏锐、耐心、而且始终保持着儒雅的风度。”

谢伟思(John Service)是在新中国尚在孕育阶段就多次会见过周恩来的美国外交官。他们既是朋友,是谈判对手,也是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周恩来把美国当成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天然合作者,而两国也差一点就成为了盟友。谢伟思描述到:

“与周恩来面对面交往过的人都很难会忘记他。”谢伟思在给《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文章里,回忆起他们在战争年代的多次深谈和他们1971年在北京的重逢。他写到,作为两个都有意于探寻对方立场的代表,周恩来总是显得“更加善于表达和老练……。”

到了1972年,这位大国人民的领袖和知识丰富的谈判家已经积累了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和丰富的谈判经验,他的才华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我们可以从最初抱有怀疑态度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的描述中,看到周恩来作为一个成熟外交家的魅力:

“在将近60年的公众生活中,我从未遇见过比周恩来更有感染力的人。他拥有一张小小的、优雅的、富有表现力的脸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以超常的智慧以及对对手的无形的心理状态的直觉能力掌控着场面。他使自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人物……将毛泽东的宏观视野诠释为具体的实施项目。……毛泽东认为自己是一个哲学家,而周恩来则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行政管理者和谈判家的地位上。”

“周恩来在与人交谈时总表现得自然而优雅,就像一个极富智慧的儒家圣人。”

除了上述这些周恩来的领导品质,还有其他的方面值得将来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评述。

 


六、诚信

在“诚信”一词普遍为现代企业所接受以前,周恩来就已经是推行这一原则的带头人。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敌人,对强势者还是弱势者,周恩来都讲真话。他知道精确的信息和对事实的无畏的坚持是建立领导关系、受人敬仰和统一人民的最有效的方式。即使现实可能令人们失望,最好的方式仍然是面对它并处理它。

“说你做的,并做你说的”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人生信条。那些曾经和周恩来打过交道的人可能对他摆出的真相感到不愉快,但是他们总是知道他的立场——并且知道他所采取的行动将会和他的原则相一致。

作为商业的一个基础,诚信是至关重要的。今天的企业领导人意识到,在对待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盟友、供应商和投资团体时,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命脉。如果没有精确的信息、迅速的反应和果断的决策(今天我们称它为“透明度”),没有一个行业能够长期存在。

 


七、社会责任

周恩来不是经济利益至高主义者。他管理着庞大的国有企业,试图以此得到盈利并为国家创造税收。在周恩来的管理下,很多国有企业开始多年来第一次扭亏为盈。他相信一个活跃的私人经济成分是国有企业的重要伙伴。

等到他把掌控中国经济的缰绳交给以他的接班人邓小平为首的新一代手中时,中国已经走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了。

然而,周恩来在衡量自己的工作效率时,不是以产业资产报表和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的。他的目的是让普通老百姓富裕起来,使他们能够自足地维持他们个人以及家庭的生活需要、建立他们自己的家园、规划自己的未来、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教育。这些才是根本的目的,一个健全的经济仅仅是实现那些目的的手段。

当今最先进的企业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广大的人类社会中的关键成员,是构成人类心灵和精神的经纬。像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他们将自己的一部分财富回馈给社会,并且也明白当他们这么做时,他们的员工会更具朝气、更有创意以及更加效忠于他们;他们的产品会变得更好;他们的生产会更具效率,他们的客户也会更支持他们。

这些竞争优势被今天的人称作为“对社会负责的投资”。这是一种能够使大企业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持续发展的眼光。

 


八、同情心

周恩来认为,一个社会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最弱势的社会成员。这一承诺超出物质上的帮助;它还包括了真诚的人道主义 — 充满同情心的援手。

今天的最优秀的企业也是这么做的。他们通过帮助有需要的人来培育奉献文化,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排出经营管理的时间来作出自己个人的奉献。他们不需要粉丝的叫好,不需要公众的关注,也不要求给自己记功。他们带领自己的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做同样的事。

他们像周恩来一样明白,生活真正的利益是以一颗和平的、有道德的心来评价的。

在今天的中国,当有人提到“总理”这个词的时候,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个人:周恩来。在他逝世近四十年后,尽管中国出现了很多总理,但“总理”始终只有一个。

 


九、节俭

周恩来过着朴素的生活。他的衣服直到穿破了才丢。他不用手中的权力去为自己以及家人谋利。他喜欢做饭,喜欢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服务。周恩来的生活 就像中国最贫困的人的生活一样,所以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是为谁服务的。

他从不浪费,总是聪明地让所有的东西都物尽其用,也要求整个中国的经济体系按照同样的原则去运作。在周恩来身上,老百姓看到了关爱、节俭和效率的榜样。这样的榜样使他们有尊严地成长,即使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很贫困。由于他们的节俭保护了自然资源甚至使他们有了结余,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得到了培育,最后的增长有了可能。

周恩来不鼓励为了牺牲而牺牲。他鼓励节俭的生活方式,因为他知道这可以将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周恩来动荡的一生中,团结是中国最需要的美德。

在周恩来的时代里所必需的艰苦朴素今天已经不需要了,但他的节俭的精神本身需要得到复兴。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浪费地使用能源、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现在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步他们的后尘。如果这一过程持续下去,天空将变得昏暗,河流和海洋也将死去,人会生病,资源冲突将上升,地球的气候将发生改变。

世界各地的企业都有领导责任。伴随着创新和投资,每一件产品都可以被更有效地生产出来,以减少废弃物;回收也可以自然地成为每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可以有更少的能源消耗。在不影响工业平衡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开发碳氧化合物以外的新能源。

如果周恩来今天仍在位,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环保主义的领袖。

 


十、尊严

出于中国的传统,周恩来寻求的是能实现平衡和妥协的中间道路,依靠自己的尊严去找到解决最棘手的冲突的办法。

对于企业来说,维护员工的尊严,而非将他们仅仅看成是产品或者是服务的生产者,能带来很大的优势。当人们的内在生命得到尊重的时候,当他们得到了雇主们的真诚和虚心的倾听时,更多的人力资源将会释放出来。被咨询意见的员工,被赋予寻找出更佳方案的挑战的员工,将会觉得他的价值得到了更高的实现。他或她的价值实现得越多,企业的价值也就更多。

周恩来非常理解这种良性循环。到今天,凡是与那些认识总理的人说起他时,他们对他的最常见的评价就是,“他是个好人”。这是最基本的评价,也是最高的恭维。

 


十一、结论

周恩来所开始的,作为中国的行政总裁的工作,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完成。他把接力棒传给了新的一代,而他们也已把它继续传递下去;这项工作还没有结束,因为千百万计的中国人还在等待着从中国经济的腾飞中获益。

如果周恩来今天仍活着,那么他将是经济平等和机会平等的主要提倡者,是全球经济体系开放合作的主要提倡者,并且是将繁荣作为和平最好的源泉的主要提倡者。

当今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公开承认他们从周恩来那里继承的遗产。他仍是中国公众最崇拜、最乐于效仿和最尊敬的人之一。这对于那些在中国境外的、希望能理解那极为复杂的当代中国的人来说非常重要。理解一个民族的特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解它的英雄们的特征。

 


参考资料

有关周恩来的生平的一个主要参考资料是韩素音写的周恩来传记。韩素音生于河南信阳,父母分别为中国和比利时人。她是个多产的作家和记者,周游过世界许多国家,但最后总是回到中国,回到她最喜欢的主题:周恩来。1954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生死恋》就是以她的小说《瑰宝》为底本改编的。

韩素音采访过周恩来许多次,并与他和他的夫人邓颖超有过多次交往,还在几十年里到过中国许多地方,亲历了中国当代历史的发展。她写的周恩来传记《长子》至今还是英语世界有关周恩来生平的最客观的、没有政治偏见的资料。

《长子:周恩来与当代中国的创建,1898-1976》,韩素音

《论中国》亨利•基辛格

光荣的幸存者:毛的中国、麦卡锡的美国、及谢思伟的受控》

《龙珠》

《周恩来与西安事变》,罗瑞卿、吕正操、王炳南,1983,中国出版中心(国际书店)。